
下面这些出炉过程图
就不一一详细说明了
看着看着
……
都是泪,你懂的
来,先上图吧!


工作人员整理各区、县送样登记表

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内检验样本


检测人员:全力以赴

工作人员进行分液

送样人员乘坐送样专梯将样本送至微生物检验所


检测人员从实验室出来后脸上有了汗水和深深的勒痕

【现场】
24 小时在岗 全员无假日
2 月 11 日 14 时许,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探访。一进入市疾控中心大厅内,两位戴着口罩的保安立即为记者测温,并进行相关登记。"36.4 ℃,正常!" 而此时,两名从附近县疾控中心赶来的工作人员带着有关样本急匆匆地来到大厅。他们同样进行着测温、登记等环节,保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某县疾控工作人员送来标本,正在进行测温等环节
当记者来到位于市疾控中心 8 楼的微生物检验所时,在一间办公室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高伟利此时正在用笔记本电脑整理着有关检测报告," 我们所承担着对全市送来的有关标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
" 不好意思,太忙了。" 高伟利利用难得的几分钟间隙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该所 20 多名工作人员坚守一线,他们分成白班夜班,每个班连续坚持工作 12 个小时,确保 24 小时在岗。因此,争分夺秒地做着病原核酸检测,录入检测数据,出具相关报告等就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常态。" 从 1 月 19 日开始,我们就在分秒必争地工作,没有了休息日。为了‘揪’出病毒,尽快采取下一步防控措施,我们每一次检测都在同疫情赛跑。"

在准备室内,检测人员正在穿防护服等三级防护
在该所的另一间办公室的角落里,几个军绿色的背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被褥,那边还有折叠床,供几名工作人员临时休息用。关键时刻,他们必须盯在单位。" 一名工作人员说,有时忙得没时间吃饭了,他们就用八宝粥充饥。

办公室角落里的被褥等供值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临时休息

两名检测人员做好三级防护后互相检查
争分夺秒与 " 疫魔 " 战斗
在采访过程中,一批批各个区、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陆续将需要检测的标本送到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 我们俩上午十点多就进去了,下午快四点才把上一批标本检测完,这一批标本估计又快够了,休息十几分钟,我们还得继续进去。" 李秀娟说,每份标本都要进行标本处理、核酸提取、PCR 扩增等一系列操作,需要连续 5、6 小时才能得出结果。为了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而快速进行,她们在进入 P2 实验室之前都不喝水,为了避免上厕所。工作忙的时候,经常一晚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趁实验间隙在椅子上靠一会儿。
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打开采样管,吸取标本的环节。" 作为专业的实验室检验人员,我们都有着多年工作经验,操作精细,会千方百计地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让病毒在指尖轻松起舞。" 李秀娟介绍,除了从头武装到脚的防护装备,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柜也能给检验人员带来强大保护。
在生物安全柜处理样本时,气流将被柜子过滤,这样,病毒就不会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扩散到安全柜以外。
此时,一位检验人员完成其工作后,从实验室里出来,做好了消毒等相关措施。记者看到,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她的额头上沁满了细密的汗珠,脸上有了一道道勒痕。" 早就习惯了,没事儿。" 她笑着说。
"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会觉得呼吸不畅、缺氧、护目镜镜片起雾,动作也比平时笨拙。但是,一旦开始实验就必须做到底,再口渴都得忍到完成实验的那一刻。" 李秀娟说。
戴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戴护目镜、戴手套、穿防护服、靴套、戴外层手套 …… 一切防护措施都已完成后,检验人员李秀娟和张玉兰在准备室内又相互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彼此都已做好了三级防护。" 加油!" 她们互相鼓励着。
随后,接过周边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标本转运箱,李秀娟和张玉兰一路小跑,快步进入实验室。紧闭的实验室大门里面,又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

记者(右一)同两名即将进去实验室进行工作的检测人员一起加油
【感动】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让她流下热泪
李秀娟有着 15 年党龄,她的女儿在省会上大学,爱人是公务员。自从她坚守一线进行检测工作以来,家人深知她的辛苦,并十分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儿,让她觉得特别温暖,炙热亲情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 英雄回家啦!" 每天,李秀娟下班后,她的女儿在其做好消毒等措施后,都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而且比以前抱得次数多了。"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工作,女儿和爱人照顾家比以前更多了。" 李秀娟说,她总是能吃上现成饭,扫地等活儿,他们父女俩也都承包了。" 家人心疼我,回家除了吃饭就是抓紧时间休息,我啥也不用干。炖排骨、做鱼等,父女俩经常变着法的做一些好吃的,让我补充体力,增强抵抗力。" 说到动情处,李秀娟留下了热泪。

一名完成任务的检测人员从实验室出来后脸上有了汗水和深深的勒痕
刚躺床上 他就飞奔回了单位
作为市疾控微生物检验所的所长,高伟利要负责的工作很多。接打电话处理协调工作等事宜、分析并整理检测报告等也仅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因此,十分忙碌的他面对每天仅有 2、3 个小时的睡眠,早已习惯。
" 随着疫情防控力度的加大,我们的工作量也加大了,现在平均每天检测 200 多份标本,所以相比一线的检测人员,我真的不算辛苦。" 高伟利的话音刚落,一位工作人员就摇头对记者说,高所从 1 月 19 日到现在,都没身正意义上的回过家。" 一次,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了,却在半路上,他被一个电话叫了回来。一次,疲惫的他刚躺床上,因为工作需要他就又直接返回到了单位。所以,高所其实也是真的很辛苦。" 随后,高伟利干脆直接 24 小时盯在了单位,经常忙得顾不上喝水。
" 我们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众多坚守一线的疾控人的一份子,还有很多其他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努力工作。" 高伟利说,早一分钟开展核酸检验,早一分钟拿到检验报告,就能早一分钟采取防控措施,广大市民就多一分安全保障。为此,他们再辛苦也值得。说着,高伟利起身急匆匆地又赶到另一间办公室里忙活了起来 ……

工作人员正在录入检测的相关数据
【记者手记】
另一种 " 逆行 " 也在不断上演
众志成城战疫情。众多的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救治患者,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令人肃然起敬。同时,另一种 " 逆行 " 也在不断上演。
他们与病毒战斗,争分夺秒开展核酸检测,只为能守护大家的健康;
他们值守在道路及社区和村庄的疫情防控点,不停地测温排查,只为保障大家的平安;
他们拿起相机和笔毅然奔赴最一线,将最真实而感人的抗疫点滴及时呈现 ……
文 / 图 / 视频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惺 刘琛敏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12例,累计251例 石家庄无新增确诊病例

教育部深夜回应:不要求老师录播网课!不强求学生打卡!

“国家有难,暖男先上!”昨夜首援神农架的,都是什么人?
编辑 静静 责编 卡卡
石家庄日报全媒体新闻热线
—— 96399 ——
倾听大众声音 发布权威信息
架起媒体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长按图中二维码 关注“石家庄热线96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