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间,李佳琦、薇娅团队先后发布声明称,因某款面膜在“双11”价格优惠力度与此前承诺不符,将暂停与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合作。对此,欧莱雅于18日声明称,因过于繁琐复杂的销售机制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
此事起因是,欧莱雅联合李佳琦直播销售某款面膜售价429元,并在前期微博宣发中号称“全年最大力度”。然而消费者发现,在欧莱雅直播间购买该商品只要257元。同样的商品、同样是直播,价格居然贵了三分之二。
不只是价格差异,近年来,“双11”期间的销售方式越来越复杂,看似优惠多多,实则套路满满。以各种名目的优惠券为例,叠加、重合、互斥……优惠机制太过繁琐,既让消费者疲于计算,也埋下了种种陷阱,稍不留神就很容易“买亏了”。
事实上,也不只是欧莱雅,今年“双11”,元气森林、匡威、FILA等品牌都曾引发价格争议。这已不是个别问题,而是行业现象。就在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称,在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价格争议”类负面信息919382条,促销价格被指套路太多。
店铺、平台、品牌方、直播间,还是需要认识到,活动宣称什么,就应该兑现什么,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契约精神。如果无法兑现或者出现差错,那么就不仅是协商退款和道歉的事,还可能涉嫌虚假宣传。
我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所谓“全年最大力度”“全网最低价”是否打了法律擦边球,是一个严肃问题。
今年“双11”,还有一大特点是消费者“不要买”的声浪高涨。从“买买买”到“不要买”,这种变化值得警醒。一个好不容易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购物节,也是一种宝贵的商业资源。太过繁琐的销售机制,是对节日氛围的破坏,拉低了公众期待值,也削弱了购物节的魅力和价值。
还要看到,消费者在辨别、分析、对比这些优惠措施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是付出成本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乎消费体验。
回头看,简单、明了、便捷,不正是网购最初自带的一种“优惠”吗?丢了这个优势,也是电商最大的歧途。在具体的优惠措施上,各方不妨提前沟通,整合优惠资源,优化购物程序,不仅让利于消费者,也让“便利”于消费者。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打造一个更加干净、透明、简单的“双11”,是今后所有商家需要面对的考题。欧莱雅的翻车就是一种警示:简单一点,真诚一点,才是“良心卖家”。
来自: iPhon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