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少饮料品牌近年已在海外市场试水无标签包装。在日本市场,朝日饮料公司、雀巢日本等,先后推出无标签PET瓶装咖啡。韩国市场上,也有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无标签PET瓶饮料。
消费者能接受无标签饮料吗?
撕去标签后,消费者从哪里获知饮料的商品信息?
矿泉水品牌依云在无标签瓶上创新地使用了浮雕式的标志,把产品信息直接刻在了瓶身,让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出这是依云品牌的矿泉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去掉标签而造成的品牌自身辨识度降低问题;可口可乐在韩国推出的无标签PET瓶装饮料,通过在线渠道独家销售,产品相关信息列在二次包装上,并且以不同瓶盖的颜色来区分原味可口可乐和零度可口可乐两种;雀巢日本的无标签咖啡,则以每箱12瓶的形式整体销售,成分、名称等标识被印制在箱体,回收标志被压印在PET瓶身,瓶盖上的标签则注明了产品类型。
那么,在国内市场,康师傅和可口可乐的类似操作,消费者是否买账?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康师傅无标签冰红茶销售页面看到,评论区里,消费者褒贬不一。
有人坦言:“说实话,无标签真的很像假货。”
也有人表示支持:“没有那层包装也不会觉得奇怪,反而有点小清新呢!”“国内首款没有标签的饮料,向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企业致敬!我买!”
记者还注意到,市场上的无标签款饮料仍非主打。
一方面,针对柠檬味冰红茶与无糖版冰红茶,康师傅不仅推出了无标签款包装,也同步发售“有标签款”,标签膜上印制着代言明星的肖像。
另一方面,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康师傅无糖冰红茶”,搜索结果排名前20的商品均为“有标签款”;搜索“百事可乐无标签”,搜索结果仅有1个商品链接。
可见,无标签瓶装饮料仍处于试水阶段。
无标签瓶装饮料更环保吗?
为何推出无标签瓶装饮料?
对此,各大品牌方口径一致:为了环保。
果真如此吗?
当前,市面上大多数饮料瓶身为PET材质,瓶盖多为PP材质,可循环再生性较好,实际的回收价值和回收率都较高。例如,透明的PET塑料瓶可被二次加工为涤纶等化学纤维,进而制作成雨衣、雨伞、布袋等。
而包裹塑料瓶身的标签,则主要用PET、PVC和PE材质。以PVC为例,其循环再利用价值比较低,且工艺不成熟,因此很难被单独回收利用,最终往往被填埋或焚烧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出无标签瓶装饮料,确实能减少难以循环利用的PVC材料使用量。”安徽省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张登高说。
此外,环保机构“摆脱塑缚”总干事郑雪指出,现有研究和实践表明,若PVC物料混入回收再造过程,会污染其他物料,影响瓶身和瓶盖的再生,降低再生塑料的品质。因此,饮料品牌选择撕掉标签,能减少回收工序,节约再利用成本,提高瓶身的回收利用率。
“不过,”张登高提醒,“饮料无标签后,也要注意尽量少在PET瓶身直接喷印产品信息,因为回收再加工时,清洗瓶身油墨会增加工序,并产生需要二次处理净化的废水。如果确有需要,建议尽量选择更加环保、易清洗的喷印材料。”